合同的义务要怎样转移给第三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要素法律知识

合同的义务要怎样转移给第三人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12-22

 
62427

合同义务的转移方式

一、经债权人同意的转移方式

当债务人希望将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转移给第三人时,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转让权利或转移义务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按照规定办理。

如果当事人经过对方的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同转移给第三人。

二、合同义务的含义

合同义务主要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然而,现代合同法对合同义务的来源有多样化的认识,这导致了违约责任概念的变化。传统合同法认为只有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才能被视为合同义务,违反约定的义务才构成违约责任。而现代合同法认为以下两种义务也属于合同义务:

  1. 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必须遵守的强制性义务;
  2. 附随义务。附随义务基于诚信原则产生,在合同履行和终止后仍然存在。

三、合同义务的特征

通过定义可以得知,合同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1. 合同义务的主体是特定的:缔约合同的双方通过接触和磋商,由陌生关系转变为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和相对化。
  2. 合同义务成立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相守信,共同促成合同的成功。如果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经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需要进行损害赔偿。
  3. 合同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它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不是由当事人合意产生的义务,也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4. 合同义务是附随义务: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合同义务相比,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的类型,也不涉及支付义务。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不同内容的协助、告知、保护、保密等义务。
  5. 合同义务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在要约生效之前,双方只是一般人之间的关系,彼此的期望和义务较弱,还未进入特殊信赖关系的范围。一旦要约生效,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具有约束力,双方进入特定的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对对方的信赖而进行缔约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因另一方的过失而遭受损失,可以依据侵权行为法或不当得利原则寻求救济。然而,在要约生效之前,当事人承担合同义务会增加缔约双方的负担,不利于交易的顺利进行。当然,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不存在要约,但合同谈判的一方基于信赖而遭受损失,出于公平和诚信的考虑,也可能存在合同过失责任。
延伸阅读
  1. 买卖合同的定义和义务
  2. 地役权的具有约束力
  3. 签订合同后的合同成立问题
  4. 个人债务的转移规定
  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解除条件及法律保护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履行期是否会发生改变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