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6 更新时间:2023-10-04
支付全部价款是判断合同真实性的重要依据。对于不动产交易来说,由于交易金额较大,仅凭收条和当事人陈述不足以确认付款事实的存在。需要综合考虑付款方式、资金流向、支付能力、交易习惯等因素,特别是对于现金交易,还需要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收入状况以及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之间的人身关系等情况,以排除合理怀疑,防止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合同来逃避执行。
对于全部价款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部价款是指买受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应支付的全部对价,即财产总价。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判断第三人是否支付全部价款时,不应机械地理解为涉案财产的总价,而应结合第三人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来考虑。只要第三人没有违反上述义务,即使支付的是财产总价的部分价款,也应认定第三人在特定时间点支付了应当支付的全部价款。
笔者认为,根据物权法第九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除非另有法律规定,否则不得对其进行扩大解释和适用。尽管《查封规定》第17条中明确了另有规定的情况,但对其进行扩大解释和适用无疑会对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造成冲击。另外,《查封规定》第17条分为前后两个层次,并对付款情况进行了区分,因此在解释全部价款时应该采取严格的态度,控制适用范围。
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从阶级斗争的极致中回归到法治社会,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得到保障。依法抗争,合法维权,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法治的实践。然而,在多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背景下,如何将维权抗争纳入法治社会公共秩序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维权抗争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良性影响,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