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31
合同的实质履行,亦称为实物履行原则,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物履行自身义务的原则。实质履行原则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
当经济合同中规定了特定标的物时,合同当事人必须交付该标的物,不得私自更换,不能以其他物品或金钱进行代偿。
在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情况下,即使违约方支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免除其履行合同的责任。如果受害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违约方仍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物继续履行。
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实现各自享有的权利并承担各自负有的义务。合同的履行实质上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生效后,全面且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
根据《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身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履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适当履行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身的义务,包括履行主体、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以及履行方式、地点、期限等,都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全过程。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遵循诚实、守信、善意的原则,双方应相互协作,以确保合同的圆满履行。
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转让以及解决争议时,应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按照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善意地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
合同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因此,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合同法》根据不同情况对合同的变更作了专门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