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8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一致意见,因此,合同的修改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需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才能进行。这也是合同自由原则的体现。
与签订合同一样,合同的修改也需要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要约和承诺。双方当事人必须就修改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将修改后的内容取代原有的合同内容。当事人应当按照修改后的内容履行合同。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就修改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则视为原合同内容未经修改。为了减少合同修改引起的争议,《合同法》第78条明确规定,如果对合同修改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将被视为未经修改。
当事人修改合同不仅需要协商一致,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修改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办理。
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合同修改的程序有具体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如果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即使当事人已经协商修改了合同,修改的内容也不会产生法律效力。
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3条规定,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该向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交审查批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7条规定,在合作期限内,如果中外合作者协商同意对合作企业的合同进行重大修改,必须经过审查批准机关的批准。
合同修改后,修改的内容仅对将来产生效力,不会溯及既往。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无权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款项或完成的义务,仅因为合同发生了修改。此外,对主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不会自动影响从合同的内容。根据《担保法》第24条的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商修改主合同时,必须获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如果没有获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