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条款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4-22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合同无效和合同条款无效,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合同无效表示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无效条款则只是其中一些内容无效,合同可能是有效的。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合同无效条款的情形包括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无效条款的情形
一、合同无效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1. 一方通过欺诈或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的利益;2. 恶意串通,导致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受损;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5.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合同条款无效的原因
根据下列原因,合同中的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1. 合同主体不合格: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效,但有例外情况,例如纯获利益的合同以及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不需要追认,因此这些合同是有效的; b. 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效; c.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效。2. 合同条款内容不合法: a.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b.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c. 恶意串通,导致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受损的合同无效; d.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e.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无效。但有两个例外情况: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合同有效,以及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3.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条款: 即一方通过欺诈或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三、合同无效条款理解的注意事项
1. 对于引起争议的格式条款的理解,应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如果对于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应采用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如果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应采用非格式条款的内容。2. 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当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进行说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的规定,如果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