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0-07

 
55420
合同诈骗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并因此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故意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或故意阻碍对方当事人避免错误,既可以是积极行为也可以是故意不作为的行为。受欺诈人因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

错误的定义

错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例如,将劣质产品误认为优质产品,将有瑕疵的标的物误认为完好无损,错误地认为欺诈人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等。这种错误必须是由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导致的,即受欺诈人陷入错误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受欺诈人因为错误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错误的认识必须是进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原因。

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手段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而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欺诈手段是“以欺诈、胁迫手段”。两种行为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制造虚假事实和使用欺骗手段,并且都达到了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

然而,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在主观故意上存在区别。合同诈骗者在签订或履行合同时根本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而民事欺诈者则相反,他们希望合同能够履行,通过合同的履行来实现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例如,通过产品质量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货款等方式来非法获利。

这种区别决定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掌握合同诈骗的各种形式,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确实有真诚履行合同的意愿,就应当认定为合同诈骗。相反,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就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

延伸阅读
  1. 中介公司欺诈手段及对策
  2.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3.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
  4.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
  5.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案情
  3.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4.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5.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6.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7.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