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的终止法律知识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10

 
55171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

合同终止的定义和原因

合同终止是指在合同关系建立后,由于特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合同中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消失。

一、当事人死亡

当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时,合同委托关系应终止。如果是委托人死亡,委托事务对其已无意义,同时委托人也无法对委托事务进行指示和关注;如果是受托人死亡,委托人对受托人的能力和经验的依赖也消失,委托事务无法继续进行。

这里的死亡包括自然人的真实死亡和宣告死亡,以及法人的终止。

二、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原本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如患有精神病)导致丧失行为能力时,合同应终止。

三、企业破产

如果合同当事人是企业,并且该企业已经破产,由于其信用丧失,无法保证合同的继续履行,因此合同委托关系应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并没有强制规定这些终止情况,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排除或限制上述规定的效力。

延伸阅读
  1. 留置权的实现条件
  2. 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
  3. 律师公证的法律效力问题
  4.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
  5. 被判无期徒刑是否可以上诉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2. 一、解除租赁合同的通知期限
  3.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4.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5. 提存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6. 超过20年无人认领?提存标的的最佳处理方法?
  7.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运营总监聘用合同范本
  2. 餐饮企业用工合同范本
  3. 区域总代理合同协议范本
  4. 港口项目BT合作框架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