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的合同和无权处分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26
附条件的合同是说条件成立合同就生效,而无权处分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权限处理别人的事情,除非是对方后面追加,否则实施的行为都是视为无效的行为,但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呢,对于二者的含义,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杨某与李某之间的耕牛租赁合同争议案件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附条件合同效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和请求权竞合的问题。
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附条件的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未成就。根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案情分析及处理结果
在本案中,杨某与李某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耕牛租赁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约定,李某在租赁期限内拥有对耕牛的使用权,并有义务在期限结束后将耕牛返还给杨某。虽然耕牛走失后双方达成了一项附解除条件的协议,但由于李某后来找回了耕牛,该协议的条件未成就,原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李某未经授权将耕牛出售给张某,构成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然而,杨某要求返还耕牛的请求无法得到支持。根据《合同法》第55条规定,无权处分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只有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才能有效。杨某已经明确否定了李某的无权处分行为,因此,李某与张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然而,张某作为善意第三人,根据善意取得制度,仍然取得了耕牛的所有权。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认定双方达成的附解除条件的协议的性质和效力,以及如何正确区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和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此外,杨某还可以选择其他可供其选择的请求权。根据案情分析,杨某享有基于违约和侵权行为的请求权,以及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然而,这些请求权彼此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原告只能选择一种最有利的请求权提出诉讼,不能同时主张多项请求权。在本案中,杨某可以选择基于违约行为的请求权来要求赔偿耕牛的价值和支付租金,或选择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来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选择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来要求返还不当得利的差额。综上所述,法院认定李某应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但杨某要求返还耕牛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