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02
买卖合同的内容涉及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卖方的主要权利是要求买方支付价款并取得货款的所有权;买方的主要权利是要求卖方交付货物并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权利对应于卖方的义务,反之亦然。除了履行买卖合同的总义务即支付义务外,买卖合同的当事人还需要承担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附随义务。
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确认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并核实签约方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对其履行能力进行审查,可以通过调查其单位及其同事、家庭、朋友、邻居等来获取相关信息,最后综合判断其是否具有履行能力和信用程度。
如果合同主体是法人组织,应以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为准;如果是自然人,则以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为准。
产品质量应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应按照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也可以协商确定。买卖合同应对货物质量重点加以约定,以便于验收,避免纠纷。卖方应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交付标的物,如果交付的标的物附有说明书,交付的标的物应符合说明书上的质量要求。
货物的包装方式对于货物的完好至关重要,包装不到位就可能发生货损,引起纠纷。对于包装方式可以按约定的包装,无约定的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如果没有通用方式,则应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的包装方式。
交货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是合同的关键内容,涉及双方的利益实现和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承担问题。一般情况下,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风险承担随之转移。因此,对交付的相关内容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合同中应当约定检验的时间、地点、标准和方法,买方发现质量问题提出异议的时间以及卖方答复的时间,还应约定发生质量争议时的鉴定机构。买方收到标的物后应在合同约定的检验期间内对标的物进行检验,如发现货物的数量或质量与约定不符,应在检验期内通知卖方,如果买方未及时通知,则视为所交货物符合约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买方应当及时检验,并在发现问题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卖方。
结算方式应该具体、明确。对于使用支票进行支付的情况,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以免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针对虚开支票的欺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防范。一种是款到交货,要求买方在款项到达卖方账户后才交付货物,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货物供不应求的情况。另一种是直接到出票人开户银行办理票据入账,以便及时了解支票是否可以兑现,如果可以兑现,则可以立即进行转账;如果被拒付,则可以立即停止发货,从而避免损失。
违约责任的约定应该具体可行。如果双方违反了应尽的义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行为的惩处,合同双方应在合同违约责任条款中进行详细描述。
解决争议的方法要明确具体。此外,约定的争议处理机构和起诉法院不得超出地域管辖权。
出卖方应注意买受方合同尾部的单位名称与合同首部的单位名称一致,所加盖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上的单位名称与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姓名应与真实姓名一致,不得有错字、别字、漏字或简称。
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签订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范围、授权期限、介绍信的真实性。对于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权,以避免无权代理的情况。
合同恶意履行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在签订合同时,如果能够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将极大地减少合同风险。对于对方信用有质疑的情况,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此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应积极行使诉权,通过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遭受损失。
尽管我国《合同法》允许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各种形式,但非书面形式在发生纠纷时不利于确定双方责任,容易被人利用进行欺诈。因此,签订合同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参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布的标准合同范本,并根据具体交易情况适当调整合同的部分条款内容,内容应尽量详尽、明确。如果有疑问,还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业律师或工商局,以确保买卖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