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11
传统的民法理论并不认为侵犯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然而,经过学者的深入研究,对侵害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侵害公民婚姻自主权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行为,本文也支持这种观点。
第一,行为人有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
侵害行为主要指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他人婚姻自主的行为。对于消极的不作为是否构成干涉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要件,需要进行不同情况的分析:
情况一:子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完全靠家里或其他人提供,生活费的提供者表示如果不按照其意愿来选择结婚对象则不提供生活费。在生活费的提供者有义务给付生活费的情况下,其不作为不构成侵害行为要件;如果没有义务提供生活费,其不作为同样不构成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没有义务而提供生活费在性质上属于赠予,赠予人可以随时结束赠予,这对于生活费的接受一方并非是胁迫,他可以不接受赠予而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婚姻。
情况二:父母以死相逼或以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求子女按其意愿结婚。这种情况下,父母并没有直接干涉子女的婚姻。因为当事人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被干涉,只是他必须在两种情感之中做出选择而已。
第二,造成了他人婚姻自主权被侵害的结果。
主要包括使不想结婚的当事人结婚、想结婚的当事人无法结婚、想和某人结婚但被干涉而只能和他人结婚等等。如果没有造成他人婚姻自主权无法行使的后果,也不能认定侵害婚姻自主权。因为婚姻自主权的实质是保障公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状况,而不是对其他后果进行救济。
第三,干涉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害婚姻自主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这里,应采用直接因果关系说,即干涉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出现。
第四,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
侵害婚姻自主权与侵害其他民事权利不同,这种侵害行为本质上是对人意志的一种干涉,没有明确的故意不可能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