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15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以及2020年12月31日前生效的《继承法》规定,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是否有权分得遗产呢?我们来详细解读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被称为继承权主体。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而言,继承权主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法定继承人
按照《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一定的顺序继承,首先是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 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民可以通过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 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因此,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是有权分得适当的遗产的。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有权分得适当的遗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