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中止方式都有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法律知识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中止方式都有什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11

 
43793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中止方式都有什么?

我国婚姻法对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方式的规定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方式。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

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是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时,经人民法院判决,探视权才能中止。如果父或母的行为造成的是其他损害,没有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就不能判决中止探视权。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方式

人民法院是中止探视权的唯一主体,其他个人、组织或机关不得干涉探视权人的探视行为。人民法院必须通过审理,并以判决的形式作出中止探视权的决定。这样的限制可以保证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并避免其他干涉行为。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的保护意义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不仅是人民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也限制了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保证了探视权人的探视权不被任意剥夺。婚姻法将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作为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体现了婚姻法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倾向。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范围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和感情的健康。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这一法定理由作出判决,不得任意中止探视权人的探视权。一方不负担子女抚养费或是不按期给付抚养费的情况,并不是中止其探视权的条件,不能作为中止探视权的法律依据。

符合法定理由的情形

如果行使探视权的父母一方患有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有酗酒、吸毒、赌博、品行不端等行为,或者对子女有暴力倾向、骚扰子女的行为、绑架子女的企图等,可认定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就应该中止探视。

探视权的恢复

中止探视权只是探视权行使的障碍,并非剥夺。当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消除后,探视权人原享有的探视权可以恢复,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视权的行使。

探视权的行使和限制

探视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探视权人在行使探视权时,应考虑子女的意愿。如果子女不同意在约定或法院判决的探视时间接受非抚养一方的探视,探视权人不得强行探视。

判决的强制力

法院判决中止探视权一旦生效,具有法律的强制力,探视权人必须遵守。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可以基于有效的判决要求强制执行探视权人在法院判决的时间内不得对子女进行探视行为。

延伸阅读
  1. 原告与被告离婚案件诉讼请求
  2.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的决定
  3. 贩毒罪判刑后的探监问题
  4.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
  5. 离婚协议

子女抚养热门知识

  1. 离婚后和父亲生活,亲妈后妈谁是笫一监护人
  2. 变更子女抚养权所需时间
  3. 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
  4. 导致监护关系终止的情形
  5. 监护人的指认和群体
  6. 离婚女方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下,是否有探望权
  7. 被强制隔离戒毒是否允许探视非直系亲属
子女抚养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