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3

 
432926
很多小伙伴都对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几种有疑惑,接下来,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以下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赶紧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第一种规定:复议申请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时,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如果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

第二种规定:直接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

第三种规定:特殊情况延长期限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种规定:行政机关履行职责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时,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如果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以其规定为准。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五种规定: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

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如果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法定起诉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种规定: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20年;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种规定: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

如果超过起诉期限是因为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如果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商家“偷一罚十”规定的合法性分析
  2.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费用标准
  3. 劳动仲裁受理条件
  4. 法院驳回起诉请求的处理方式
  5. 财产保全的定义和目的
  6.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
  7.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的法律后果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