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踪,学校是否承担责任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4
大学生在学校里面上学一段时间后,就跟家里人失去了联络,家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该大学生,学校里的其他人也没有见到该大学生。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有些家长会去找到学校要求给个说法。下面就来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新的《民法典》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新的《民法典》,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将失效,并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代。
学校对大学生失踪事件的责任承担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对于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已成年,学校的责任会相应减少,但仍应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尤其是考虑到大学生尚未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如果能够明确证据表明学校存在过错,学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例如,如果学校鼓励学生夜间去夜市摆摊挣钱,而导致学生失踪,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学生在学校打架受伤,学校是否承担责任
学生在学校打架受伤的责任判断取决于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阶段。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1.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如果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2.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18周岁),如果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而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当承担责任。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由侵权人承担,而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因此,对于学校打架事件,首先需要确定打架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阶段,然后判断学校是否失责。如果学校失责,那么学校有责任承担;如果学校未失责,责任承担将根据学生的身份情况进行认定。
监护人和学校的责任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应正确履行自身的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约束,引导孩子遵纪守法,避免从事危险活动,适度玩耍打闹,以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发生。同时,教育管理机构的学校也应积极履行责任,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通过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和教育管理职责,可以减少学校责任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