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6
被欺凌者往往具有性格内向、害羞、怕事的特点。他们在同学间往往不受重视,只有很少的朋友,因此在学校中感到十分孤单。由于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他们容易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此外,一些被欺凌者可能具有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导致他们沉默或表达能力不佳。还有一些被欺凌者的性格或行为与他人有所不同,这也使他们成为欺凌的对象。
一般殴打行为仅仅给他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他人神经受到轻微刺激,但并未破坏他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因此不构成犯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殴打行为表面上给他人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是这种损害是显著轻微的,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的规定,不构成轻伤,因此不能以故意伤害罪来追究责任。因此,在区分故意伤害和一般殴打时,需要考虑行为是否对人体组织和器官机能造成了损害,并且要考察损害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并不难以区分,但在碰到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况时,这两种罪行容易混淆。区分这两种罪行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而只是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其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来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导致他人死亡,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在司法实践中,要确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当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全面了解案件的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以及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况下,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罪有相似之处:在客观上都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往往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这两种罪行的根本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罪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而其死亡结果是由于行为人意外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没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案情来查明行为人是否有犯罪故意,对于划清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