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主要包括自侦案件及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类案件:
对于上述四类案件,侦查部门应当报请立案侦查,而不报请立案侦查、批捕或起诉部门可以进行内部立案监督。
根据诉讼规则,检察机关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是同一检察机关即本院的批捕和起诉部门,被监督的对象是本院的自侦部门,包括反贪部门和侵权渎职检察部门。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本院批捕、起诉部门对自侦部门的监督效果较差。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除了加强检察干警的内部立案监督意识外,建议将检察机关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由本院的批捕和起诉部门改为上级检察机关的批捕部门,并扩大内部立案监督对象,即: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本院干警之间的人情难却情况,有利于加强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领导。同时,将内部立案监督的权力赋予批捕部门有利于明确权责,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
第一百一十三条: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第六节 扣押物证、书证
第一百一十四条: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