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有争议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31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根据法释〔2008〕17号文件,就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经过研究,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如下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如果债权人或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并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如果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和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
1、主合同双方共同向公证处提出申请,担保人接受强制执行的一并提出公证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债权文书及相关的债券证明;- 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2、公证申请人填写公证申请表、签署公证告知书和询问笔录。3、公证员协助双方起草、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文书。4、公证处出具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5、债务人一旦违约,在法定期限内,债权人持合同约定证明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申请公证机构签发《执行证书》,并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三、公证强制执行的作用及特征
(一) 公证强制执行的作用意义
公证强制执行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债务人自愿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对以给付为内容的债权文书进行公证。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不经过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实现债权。相比于普通的债权文书,经过强制执行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在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时,公证机关会要求当事人提供有效的事实依据以确定债权的存在。在债权文书获得强制执行效力后,相关的司法机关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省去了事实调查的阶段。公证强制执行不仅简化了司法程序,节省了债权人的资源,还提高了债权文书的法律效力。因此,公证强制执行制度的实施提升了我国公证法律服务的水平,提高了公证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公证强制执行制度的特征
公证强制执行制度为有效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了便利。首先,公证强制执行制度通过非诉讼的方式预先赋予了民事和经济交往中的当事人之间正常交易以强制执行效力,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以及执行证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有权直接单方面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再次提起诉讼,简化了司法程序,节省了当事人的资源。其次,公证强制执行制度只适用于债权文书,对于没有债款偿还或物品托付的民事经济协议无法赋予公证强制执行效力。最后,对于债权人而言,只有债权人自愿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才真正具备强制执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