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广告的法律监管与合理性的商榷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从11月1日起,所有报刊一律不得再发布包含性病、癌症、人工流产等12类内容的医疗广告。通知要求报刊应坚决禁止刊载虚假违法广告,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可信,广告用语文明规范。
医疗广告与宪法保护
根据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分,医疗广告只要不违法,应该受到宪法的保护。尽管有关医疗广告涉嫌违规、违法的案例较多,但这并不足以成为一刀切禁止的理由。此外,由于我国医疗信息传输渠道较为闭塞,医疗广告是民众了解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的主要渠道,因此,过于仓促地实行禁止可能侵犯公众的知情权。
医疗广告的法律依据
目前,管理广告市场的专门法规是《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但这两部法规都没有明确禁止发布医疗广告的条文。因此,禁止12类医疗广告上报刊的通知在法律上缺乏依据。虽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曾出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医疗广告的审批、准入等作出了一些规定和限制,但并没有针对这12类医疗广告的禁止性规定。政府对医疗广告的管制也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将损害其公信力。
医疗广告管制与法制环境
不法医疗广告泛滥成灾与我国广告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及行业体制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有关部门因为过于担心问题而采取的禁止措施,可能存在“怠政”的嫌疑。同时,这样的禁止措施是否会成为一个过剩的制度也值得警惕。过去的经验表明,国家工商总局曾要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但许多地方电视台仍然顶风播出。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叫停“黄金搭档”12条广告,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仍然有待观察。
医疗广告监管的合理性与稳定性
卫生部、工商局、药监局等部门对相关医疗广告的管制和禁止措施层出不穷。然而,这些部门的决策不仅有可能背离法律法规甚至宪法精神,而且频繁变化,给人一种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的印象,这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通过对医疗广告的法律监管与合理性的商榷,我们应该寻求更加合理和稳定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