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0
综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用于确定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基本定义
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来表示。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前言
本标准是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本修改标准比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实用。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统一协调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客观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兼顾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以往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的问题。(2) 引入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充分考虑到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对体力作业方式进行了区分。(3) 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提出了性别系数,体现了体力劳动对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反应。
附录A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按照测定的能量消耗值和相应的累计时间,计算出工作日各种劳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再将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
A2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2-3名工人,记录他们从上工开始到下工结束的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和休息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
A3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I=3T+7M。其中,I为体力劳动强度指数,T为劳动时间率,M为8小时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
规定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的劳动包括:矿山井下作业、人工锻打、重体力人工装卸冷藏、强烈振动的工作、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国家规定的第四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单人连续负重量和间接负重量超过规定的作业,以及月经、怀孕、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2、女职工在月经期间不得从事高空、低温和冷水、野外露天以及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如果无法调整工作,应根据工作和身体情况,给予经期假1-2天,不影响考勤。3、已婚待孕女职工不得从事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第Ⅲ、Ⅳ级的铅、汞、苯、镉等作业。4、对怀孕女职工应给予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
女职工怀孕期间的劳动保护规定
1. 怀孕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
根据国家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禁止从事以下劳动:
(1)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包括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
(2) 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
(3) 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性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
(4) 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的作业。
(5) 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
(6) 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
(7)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2. 怀孕期间的保护规定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享有以下保护:
(1) 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每天给予一小时工间休息并计算为劳动时间。
(2)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作产前检查,检查时间视作劳动时间。
(3) 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假休息,休息期间的工资应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5%左右。休息期间,不影响其福利待遇和参加晋级、评奖。
3. 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根据规定,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合同制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间,合同期已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
4. 怀孕流产的保护规定
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女职工,给予十五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四个月以上流产的女职工,给予四十二天产假。
5. 生育待遇的规定
女职工怀孕时,在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相关费用由所在单位负担。
6. 产假的规定
(1) 正常生育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产假期包括星期日和法定节假日。
(2) 难产女职工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3) 实行晚育的女职工,按照有关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增加产假天数。
对于分娩出死胎或分娩中死产,或婴儿死亡的情况,其产假根据上述各项规定确定。
7. 哺乳期间的保护规定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劳动时间内应给予二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育一个婴儿,每次乳时间增加30分钟。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在哺乳期间,女职工还享有特殊保护,包括不得从事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不得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8. 法律援助
如果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后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如果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