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合同的种类及性质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手心律师网小编在本文介绍了关于:【定金合同的种类及性质】的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法律常识,希望能给对此问题有疑问的朋友能带来帮助。
1. 立约定金
立约定金是指为保证正式订立合同而交付的定金。当事人在达成正式合同前,交付定金作为一种保证,以确保双方的履约义务。
2. 成约定金
成约定金是指定金的交付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只有在交付定金后,合同才能正式成立。如果没有交付定金,合同将无效。
3. 证约定金
证约定金是指定金的交付作为证明合同成立的证据。通过交付定金,可以证明合同的有效性和成立。
4. 违约定金
违约定金是指当一方交付定金后,如果对方不履行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有权没收对方的定金而不予返还。而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违约定金类似于违约金,用于惩罚违约行为。
5. 解约定金
解约定金是指当事人一方保留解除合同权利的代价。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以丧失定金的代价解除合同,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也可以以双倍返还定金的代价解除合同。
我国定金的性质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第3项规定,定金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得到了确认。然而,对于定金的性质,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我国定金的性质是违约定金。还有人认为,证约定金和违约定金是我国定金应具备的一般性质,不同意将我国法律上的定金解释为具有解约定金的性质。我们认为,定金的具体性质应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只要其约定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是如果当事人没有另外的约定,根据我国法律,定金的性质应解释为解约定金。换句话说,当事人双方可以以丧失或双倍返还定金的代价解除合同。首先,经济上反对将定金解释为解约定金的理由已经不存在,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从立法例上看,我国法律规定的定金罚则与日本法相同,而日本法明确规定为解约定金。德国法对定金的规定与我国完全不同,除非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否则定金不被视为解约定金。再次,从我国立法的规定来看,虽然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要求赔偿损失。”这并没有例外规定适用于以定金担保的合同,但这条规定是指违约方应承担的责任。如果以定金担保的合同一方违约,对方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但不能适用定金罚则。当然,根据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合同履行前,当事人可以以丧失或双倍返还定金的代价解除合同,这与日本法的规定有所不同。然而,在日本法上,定金的交付并不妨碍因相对方不履行债务而行使解除权。我国法律的规定说明,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通过定金来补偿损失。根据法理推断,既然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并保留或双倍返还定金,那么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以丧失或双倍返还定金的代价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