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是可以进行视频直播的。根据《民事诉讼法》、《宪法》、《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文件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庭审活动。具体情形包括公众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通过网络直播庭审活动,利用新媒体助推司法公开,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是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查询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公开开庭宣判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和《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公开审判。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对公开审判制度的执行作出了详细规定,确保该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公开审判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开审判的目的是在民事诉讼中,除了法律规定不公开的情况外,一切审判活动都应当公开进行,并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以实现诉讼透明化,避免不透明的操作。
公开审判制度始于1954年的宪法第76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公开进行,除非法律有特殊规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开审判制度被取消,但在1978年宪法恢复了这一原则。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第125条重申了公开审判制度的重要性。《民事诉讼法》(试行)的第8条、第103条、第115条也对公开审判制度进行了规定。
公开审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中的体现。通过公开审判,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了解案件的审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监督,使审理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使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之下,增强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这有助于审判人员增强责任感,正确行使审判权,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专横,杜绝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