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3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和法院等)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罚权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用于抑制社会越轨行为,维护正常统治秩序。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体权益的救济,更重要的是为了公正的处罚和有效的矫正,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是判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处以刑罚,以及应该采取何种刑罚。这使得刑事诉讼在形式和程序上与其他诉讼有着重大的区别。
刑事诉讼的特点之一是国家权力的主动使用。刑事诉讼通常由国家调查(侦查)和国家公诉的方式主动发起,与民事和行政诉讼由社会个体发起的方式不同。此外,刑事诉讼涉及的国家权力使用具有普遍性,从案件调查到诉讼准备、提起诉讼、裁决和执行的每个阶段都可能涉及国家权力的广泛使用。刑事诉讼的国家权力使用也具有深入性,表现在国家强制力量的使用,包括对人的强制措施(如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和对物的强制措施(如扣押、搜查、强制性检查等)。国家权力的广泛使用是刑事诉讼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必须对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以避免滥用权力并损害诉讼中的个体权利和公正性。
刑事诉讼不是司法机关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需要刑事被告、附带民事原告和被告(包括刑事被害人)以及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参与人的参与。这些参与者在诉讼中具有主体资格。为了保证犯罪追究程序的公正,刑事诉讼必须遵循诉讼的规律原则和制度,如确认诉讼双方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利,确认裁决者的中立和独立性,采用兼听各方意见并具有可监督性的公开听证程序,以及具有辩论性等。
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由于刑事诉讼涉及的利益重大且与社会冲突尖锐,依法进行诉讼具有突出的意义。司法机关必须依照刑法正确评判被告人的行为性质,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度实施诉讼行为,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同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采用法律规定的方式,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