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的生效及执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再审的生效及执行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415760
案件审理判决之后对结果不满意的人,往往不会执行判决的结果而是会在规定的时间里申请再审,希望能够得到再审改判的可能,让自己的权益可以得到主张,避免接受不好的结果。那么,再审改判如何生效?手心律师网小编介绍了相关内容。

再审结果及改判

再审申请的结果可能是被驳回或者决定进行再审,这一决定由立案二庭负责。然而,再审并不直接导致判决改变。一般来说,如果事实认定错误或者法律适用错误,可以直接进行改判。而程序违法的情况下,则通常会将案件发回重审。

判决书的生效及执行

对于一审案件,判决书上的日期并不是最终生效日期,还需要考虑对方是否上诉。只有在十五日上诉期过后,判决书才会正式生效。对于二审案件,判决书上的日期即为生效日期。判决的执行一般会在判决书中规定对方应在判决生效后的十日内履行完毕。在此情况下,您不一定需要对方主动联系您,您也可以主动提醒对方履行判决。

判决书生效日期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再审申请的含义

再审申请的范围

当事人对于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下简称“文书”)在生效后的六个月内,如果仍然不服,可以向做出该生效文书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有人称之为“准三审”,但律师姚认为应称为2.1审,而非2.5审。因为再审申请的材料提交过程非常繁琐,即使提交了材料,审查人员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会直接告知不予受理。而对于符合条件的材料,需要再次提交给法院内部进行讨论。只有在讨论通过后,负责法官才能审理。因此,真正能够被审判法官审查的申请材料很少,而且改判的案件也只占审理案件的20%左右,相对于递交材料的比例更低。我国采用的是“两审终审制”,再审只是纠错机制,并非像上诉一样是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在一审立案改为“登记制”后,只要材料合格,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的改革决心可见一斑。然而,申请再审并非“有申必审”,而是需要通过法院的内部监督、检察院的抗诉或司法建议以及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这三种途径来实现审判的监督程序。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当事人的再审申请。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2. 管辖权异议的再审申请可行性分析
  3.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4.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5.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6. 现金支票公示催告申请书范文
  7. 申请支付令是否受合同约定管辖法院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