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及其影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知识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及其影响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6-23

 
412747
我国环境法中的这一规定并不能全面保障环境污染受损人的环境权益。原因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实施这一法律制度的外部条件不完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实施细则导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难以有效实施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制度,但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未界定环境污染损害的判断标准、赔偿原则和程序等,导致在实践中无法依据统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协商、处理或判决。

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制度无法全面保护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法》规定仅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赔偿,未对间接或潜在损失进行规定。然而,环境污染损害除了直接的人体健康或财物损害外,还可能导致间接、潜在或长期的环境或人体健康损害。这种损害难以估量和预测,并且可能在很长时间后才显现。现行制度的限定性导致间接、潜在和远期影响无法得到赔偿,损害了受损人的环境权益,让环境污染者逃避了责任。

缺乏代表公众和国家环境权益的诉讼制度

《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受损人可以起诉要求赔偿,但环境污染往往损害的是国家和公众的利益。然而,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代表公众或国家环境权益的主体可以提起诉讼,保护受损的公众或国家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不足。

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提升环境权益的法律地位

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公民的环境权益造成损害,应依法进行赔偿并采取措施消除继续危害的因素。即使没有直接的人身和经济损害,但对生态环境造成客观破坏并可能对经济、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和长远危害的,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修改补充现行法律,明确代表国家和公众环境权益的身份和地位

在现行《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有关部门作为国家和公众环境权益的代表,依据法律授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制止或消除破坏环境的行为,并要求赔偿环境损失,维护公众和国家的环境权益。

研究建立完善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对环境污染损害的范围、类型、判别标准、程序、赔偿原则、实施和监督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法律制度,制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和维护公众和国家环境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明确公民个人、团体和国家环境权益受损时向法院起诉的程序和内容,确保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具有操作性。必要时,可以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延伸阅读
  1. 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及处罚
  2. 环境侵权的时效期问题
  3. 借款抵押合同
  4.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5.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分析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2.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
  3. 工业废水有害物质排放浓度标准
  4.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分类是怎样的
  5.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项目合同范本
  6. 废物焚烧炉:物质转化的过程
  7. 环境税的涵义及特征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