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员工安置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的损失,还涉及到政府对企业下岗员工的安置问题。如果员工的安置不当,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制定了关于停产停业损失的规定,其中包括对员工的安置费用。例如,《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暂行办法》规定了非住宅房屋上企业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的计算方法。根据该办法,非住宅房屋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等于(用于生产经营的非住宅房屋的月租金 + 月净利润 × 修正系数 + 员工月生活补助)× 停产停业补偿期限。同时,该办法还规定,员工月生活补助是指生产经营者在停产停业期间每月支付给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其标准按照征收决定发布前上个月的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如果直接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还需要按照劳动法进行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于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补偿方法在实践中很难解决问题。例如,许多员工无法等待企业重新开业,要求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给予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然而,根据上述办法,只提供基本的生活补助是无法解决员工的安置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