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8
我国商人极多,许多人认为行商可以使自己成为富翁,而决定经商。经商确实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良好的经济条件,可是,在经商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提高自身利益而进行价格欺诈行为。下面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收集的相关资料。
价格欺诈行为,也被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一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禁止价格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的价格行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第四条:公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原则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遵循公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时,应依法明码标价。降价销售时,应如实说明降价原因、降价期间,并使用降价标价签。
第六条:价格欺诈行为的情形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信息与实际不符,并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进行交易;
-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
-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与实际不符;
-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信息或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第七条:价格欺诈行为的价格手段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扣,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 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前做出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第八条:误导性标价行为
误导性标价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容易使公众对商品价格产生误解的所有表示或说法。
第九条:价格记录和资料保存
经营者应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准确记录所销售商品、收购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并保存完整的价格资料,不得弄虚作假。若经营者无法提供或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则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第十条:举报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价格欺诈行为均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一条:处罚规定
对于有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经营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解释权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