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合伙的成立依赖于合伙协议。根据《民法通则》第31条的规定,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称为个人合伙。合伙协议是合伙的首要条件。合伙协议不仅是合伙成立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合伙人权利义务的依据,并成为司法机关处理合伙债务纠纷的依据。
合伙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但建议采取书面形式。如果没有书面合伙协议,但合伙关系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相互都有出资、参与合伙经营、分配利益,法院仍可认定为合伙关系。
合伙协议应当包括合伙人的姓名和住址、出资额和出资比例、事务决定、业务执行、利益分配、债务承担、入伙和退伙条件、合伙终止事由等事项。
合伙人必须共同出资,这是合伙组织的物质前提。各合伙人将自己拥有的资金、实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出资数额可以是均等的或不均等的,出资种类不限,可以是实物形态的或无形财产。
合伙出资构成合伙财产,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享有平等使用权,出资多少不影响合伙人的经营权利。
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关系。在共同出资的前提下,各合伙人应直接参与合伙经营。如果没有共同劳动与共同经营,就不构成合伙关系。
合伙与入股的区别在于,合伙人参与合伙经营,而入股人仅以股票持有人的身份收取股息,不参与经营活动。
合伙经营的利益是合伙人共同追求的,合伙人通过共同出资和共同经营来分享利益。利益分配按照合伙协议执行,一般按照出资比例划分。
合伙人对合伙事务和合伙效益都是至为关心的,合伙期间如出现意外事故等风险,其所受损失由合伙人共同负担。合伙的对外债务由合伙人连带承担,即债权人可向任一合伙人追偿,受追偿的合伙人不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