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9
在确定共同犯罪中的主从关系时,应重点考虑各共同犯罪行为中的效果以及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无论是在简单的共同犯罪中(即各共同犯参与实施具体犯罪要件的行为,例如在抢劫犯罪中,有人实施暴力行为,有人实施劫财行为,这是简单的共同犯罪的典型例子),还是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即各共同犯之间存在安排、唆使、实施、协助等分工的犯罪),一般应根据各共同犯在犯意构成和实施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区分主从犯,以便准确界定各共同犯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区分主从犯的基础是共同犯罪行为,而不受各共同犯触犯罪名的约束。即使部分共同犯的行为性质已经发生转变,对于行为性质未转变的共同犯,仍然可以根据其在参与共同犯罪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依法确定主从犯。例如,在实施入户偷盗的共同犯转变为抢劫犯的情况下,对于只参与偷盗并在楼下望风的共同犯,仍然可以根据其在参与共同偷盗犯罪中实际起到的作用,依法确定为偷盗罪的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