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其经费由财政提供保障。该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因此,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案件都不收取任何费用。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六十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按照《劳动合同鉴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收取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案件受理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申请人在仲裁委员会决定立案时需预付。案件处理费包括差旅费、勘验费、鉴定费、证人误工误餐费、文书表册印刷费等。双方当事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申诉书副本后的五日内需预付案件处理费。
仲裁委员会在决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在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一名首席仲裁员和两名仲裁员组成。对于简单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对于集体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组成特别仲裁庭,由三名以上仲裁员单数组成。
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或者针对双方当事人的申诉和答辩存在疑点,仲裁委员会有权依职权调查有关单位、知情人的情况并收集证据。如果需要勘验或鉴定,应交由法定部门进行勘验或鉴定;如果没有法定部门,由仲裁委员会委托有关部门进行勘验或鉴定。
在查明争议事实的基础上,由仲裁庭或仲裁员主持,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如果经调解达成协议,应制作仲裁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后送达当事人。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在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以及当事人拒绝接收调解书,仲裁庭应及时进行仲裁。
仲裁庭在开庭裁决前应提前四日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开庭审理时,仲裁庭应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进行当庭调查和主持辨论,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再行调解。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不愿接受调解,仲裁庭将进行合议并作出裁决,制作仲裁裁决书后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产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执行裁决,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在六十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可以经批准延长三十日。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案件,应在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可以延长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