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主动与被动申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回避制度的主动与被动申请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5

 
401477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由与案件无关的审判人员来审理。如果审判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难以令人信服其会公正审判,因此法律规定了回避制度。那么,回避的发生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供您阅读,希望对您有用。

一、回避的主动与被动申请

回避制度既可以由利害关系人主动申请回避,也可以由当事人申请,或者人民法院指令回避。

二、回避制度的定义

回避是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确保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回避制度并非针对当事人而设立,而是要求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参与案件审理或执行相关任务。

回避制度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回避,即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在遇到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主动选择不参与案件审理或任务执行。另一种是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存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时,可以提出申请要求其回避。审判人员的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回避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对案件的公正审判。

三、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

当事人在诉讼中有权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提出回避申请,申请回避的理由包括:

审判和执行人员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其回避:

  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5.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有权在以下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要求其回避:

  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
  2. 先予执行的费用及收费标准
  3. 劳动仲裁受理条件
  4. 法院驳回起诉请求的处理方式
  5. 财产保全的定义和目的
  6.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
  7.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的法律后果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