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要件:
(1) 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2) 两个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无论该顺序是当事人约定的还是法律直接规定的;
(3) 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符合债务的本旨。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是否需要明示应当区分:
(1) 在先履行一方未构成违约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需要明示;
(2) 在先履行一方已构成违约并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需要明示;
(3) 在先履行一方构成不能履行、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但未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需要明示。
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产生后,后履行一方可一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
(2) 在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补救措施、变违约为适当履行的情况下,先履行抗辩权消失,后履行一方须履行其债务;
(3)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
作为先履行义务方的先履行抗辩权人,其享有以下权利:
(1) 中止履行的权利,但如果对方提供了担保,则该中止履行的权利消失;
(2) 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的权利;
(3) 给予对方宽限期的权利;
(4) 如果对方不提供担保,或者在宽限期内未改善不安情形,则享有解除权。
其义务包括:
(1) 证明的义务。如果先履行义务方无法证明对方存在不安情形的理由,其拒绝履行将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2) 通知义务。如果先履行义务方未通知对方,并因此造成对方损失的扩大,先履行义务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先履行抗辩权中,如果先履行义务方未履行给付义务,或者其履行的义务不符合要求,后履行义务方享有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如果先履行义务方的行为构成违约,后履行义务方享有违约责任请求权。如果先履行义务方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后履行义务方又享有合同解除权。针对这三种权利的行使,应从它们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分析,不能相互代替。先履行抗辩权属于抗辩权,其功能在于避免先履行义务方进一步扩大损失;违约责任请求权属于请求权,其功能在于弥补先履行义务方已经造成的损失;合同解除权属于形成权,其功能在于终结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这三种权利的性质和功能不同,不能相互代替,不存在只能选择适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