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6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具体程序如下:
在起诉之前,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进行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裁定保全后,申请人在30日内不起诉的话,裁定保全即解除。诉前财产保全可以在起诉同时申请,也可以在起诉后申请。
在财产保全阶段,人民法院不会为当事人查找债务人的财产,申请人必须自己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明确的财产线索包括银行账户、房地产、有价证券、车辆、股权和其他财产性权利等,需要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资料。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则可以驳回申请。
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人民法院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解除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如果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冻结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查封期限届满后,需要申请执行人依法提出续封的申请,才能继续保全。
如果申请人的财产保全申请存在错误,导致被申请人遭受损失,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以下担保方式:
申请人可以提供与申请保全的财产相当的房屋作为担保,或提供现金作为担保。
第三人可以提供信用担保、物的担保或现金担保。
申请人可以委托专业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对于担保方式并无统一的做法。有的法院要求提供与申请保全的房屋价值相当的房屋作为担保,有的法院除了房屋担保,还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金,还有些法院只要求提供担保金,不需要提供担保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