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是否可以优先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3
裁员方案的合法性
在经济性裁员中,根据同等条件下保留在职时间长的员工的建议是合法的。试用期员工对公司业务尚不熟悉,年限较短,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较少,因此他们很可能成为裁员的首选对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况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在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才能进行裁减人员:(一)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二)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三)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四)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以下人员:(一)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二)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三)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员工。用人单位依照上述规定裁减人员后,如果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应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经济性裁员的概述
经济性裁员是一种用人单位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的手段,旨在改善生产经营状况,保护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的困难。根据《劳动法》第2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时,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在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才能进行裁减人员。这一条是我国劳动法的新规定,也被称为经济裁员。由于经济裁员必然会对职工生活产生影响,增加社会失业率,因此劳动行政部门需要积极监督检查裁员是否符合法定的允许裁员范围,以及是否遵守法定的裁员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