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抗辩权法律知识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3

 
397489
我们知道,在合同中,债权人享有请求权的,与请求权相对应的是抗辩权。抗辩权有多种分类,那么,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在法理上的称呼不同而已。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应满足以下条件:(一) 当事人基于同一双方合同互负债务。同样地,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双方当事人应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并在履行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一单方合同不涉及先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不是基于同一双方合同,则不存在先履行抗辩权。此外,两项债务间应存在对价关系。如果没有对价关系,也不存在先履行抗辩权。(二) 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在履行上有先后顺序的区别,这是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最大区别。"先后顺序"是根据当事人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只有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后履行一方才享有先履行抗辩权。(三)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债务或履行合同债务不符合约定。这是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前提条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实质上是对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抗辩,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有利措施,既可以防止在履行后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又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先交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交货",都存在履行先后顺序。如果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则构成违约,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即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四)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应先履行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经不可能履行,那么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就失去了意义。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后果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产生的最直接法律后果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可以对抗或否定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要求履行债务的请求,从而拥有暂时中止履行债务的权利。当然,这种权利是有限的。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或继续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应立即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不能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为由继续违约,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构成违约。以上所述的先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后果表明,其本质上是一种实体上的法定抗辩权,属于一时的抗辩权或延期的抗辩权,其只能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债务,不能改变和解除已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性质与先履行抗辩权的设立思想一脉相承,因为先履行抗辩权是合同履行中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它必须体现"合同的履行是其他一切合同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的指导思想。因此,先履行抗辩权制度只能促使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而不会鼓励双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借款协议
  2. 代位权的债权归属和行使条件
  3.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4. 抗辩权的定义
  5. 一、主债务人进入破产抵押人的追偿权
  6.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7. 成立债权人代位权的条件有哪些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