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受理后立案的时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追诉时效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受理后立案的时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396042

一、立案的法定时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立案审查的时限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可以参照《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规定来确定立案的时限。根据该规定,在接到案件后,公安机关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而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特别重大案件则可以延长六十日。

二、立案的条件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

1. 事实条件

事实条件指的是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具体而言,要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虽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行为,就不应立案。

此外,还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来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所谓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指的是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或者是预备犯罪。为了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存在,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而不能凭空捏造或者道听途说。

2. 法律条件

法律条件指的是存在依法需要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只有当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时,才具备立案的价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三、辩护人的定义和职责

辩护人是指接受被追诉一方委托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员,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然而,被指定为辩护人的只能是律师。辩护人拥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既不从属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不从属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破坏公物二万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2.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3. 数罪并罚的具体情形
  4. 戴罪立功的含义
  5. 金融集资诈骗中员工的法律后果
  6. 确有悔改表现的定义和要求
  7. 旁观他人吸毒是否会受到处罚?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