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1. 事实条件
事实条件指的是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具体而言,要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虽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行为,就不应立案。此外,还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来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所谓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指的是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或者是预备犯罪。为了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存在,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而不能凭空捏造或者道听途说。
2. 法律条件
法律条件指的是存在依法需要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只有当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时,才具备立案的价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