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5
对于我国众多的国家干部来说,有的是清正廉洁的,有的却有违纪的情况。在我国的法律中对于违纪事实有相关的法律认定,但是很多人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不知道怎么来进行违纪事实的认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依据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认定违纪事实性质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认定违纪事实性质不能仅仅依据一项规定。除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作为认定违纪事实性质的依据。
程序规定
根据1991年7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第十二条,承办人在判断处分决定中所认定的错误性质是否准确以及所给予的处分是否恰当时,应根据《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政策、党纪处分规定、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判断。
影响违纪事实认定的因素
容错纠错机制的影响
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给予宽容。这种机制的存在会影响某些轻微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不得混淆错误性质或夸大错误程度对干部作出不适当的处理。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应受到追究。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地位
虽然《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高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但低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因此,建议对《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进行完善,审理报告应当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认定违纪事实性质,体现党内审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