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警示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法律知识

金融犯罪警示录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394116
金融犯罪是破坏金融秩序的并且属于违法犯罪性质的行为,这类行为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也严重危害了国内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金融犯罪警示录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诈骗案件的增加与原因

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被骗单位决策者的渎职和银行内部防范机制的不健全是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犯罪分子的手段与银行的防范不足

与犯罪分子的狡猾、奸诈相比,银行业的防范意识和手段还远远不够。犯罪分子已经使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复制印鉴,而我们银行目前的印鉴真伪鉴定还停留在叠角阶段。一方面是用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无孔不入的骗子,一方面是用肉眼观察来鉴定真伪的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两者交锋,高下自见。

金融诈骗案的后果与风险

金融诈骗案件造成的后果十分恶劣。犯罪分子利用高息引资的方法,将别人的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划到自己账户使用,指望一年后结算时再将本金打回对方的账户。然而,一旦出现无墙可拆的局面,这些被引存的资金便不能按时“回笼”,负担就将直接转嫁到商业银行身上,从而人为地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诈骗案属于金融风险中的“操作风险”。其实质是利用银行的信誉行骗,危害是银行要承担相应损失。在我国,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因此最终的损失要由国家来承担。银行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的是“放大器”作用,银行业如果出现支付困难,势必将引起金融恐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加入WTO后,银行的内控制度必须更加完善,以保持公信度,避免成为境外犯罪分子“洗钱”的中介,并防止公众不再信任国内银行,导致国有银行逐渐失去客户。

银行内部管理问题的暴露

全国范围内屡屡发生的金融诈骗案暴露出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银行业在发展中要注重业务、技术和制度的同步建设,缺一不可。这起诈骗案暴露出银行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1. 技术进步方面:金融业在运用高技术防伪手段上应当处于社会领先水平,而犯罪分子的伪造印鉴的支票竟然轻而易举地通过了银行的检验。因此,我们应当在金融票据管理的一些技术手段上舍得投入。
  2. 业务开拓方面: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资金的需求者和剩余者,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有义务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然而,这起案件反映出银行没有做好这些中介工作,反而让那些“资金贩子”干了,他们熟练地运作市场,非法牟取好处费,使大量闲散资金脱离国家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而“体外循环”。因此,金融产品的单调、单一给“资金贩子”提供了市场。
  3. 制度建设方面:各家商业银行注重以吸收存款来维持生存,在竞相揽存的举措中方便储户被放在首位,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犯罪被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银行前台工作人员在检验支票印鉴过程中不够尽职,一次性划出高额存款时应当电话通知存款单位确认。此外,应建立过错追究制度,明确前台人员、主管人员和上级领导在发生诈骗案时应承担的责任。

总之,金融犯罪的增加对银行业和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防范金融诈骗案件,银行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和手段,注重业务、技术和制度的同步建设,并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银行的信誉,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法热门知识

  1.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
  2. 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法律责任
  3. 司法冻结账户的执行与限制
  4. 项目名称: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核准
  5. 股票配资的定义和流程
  6. 交通违章对个人征信的影响
  7.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