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8
相关法律规定
(一) 对于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 对于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并申请仲裁的案件,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 对于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 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 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案件,当事人再次起诉时,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 对于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 对于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后,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调解书是人民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它既是对双方当事人协商结果的记录,又是对人民法院确认当事人调解协议的证明。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的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一经送达并被当事人签收,就与生效的判决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这意味着调解书只有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拒绝签收调解书,调解书将不具备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
调解书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