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8
根据工商登记的规定,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股东权益是可以进行质押的,但需要遵循章程的规定,比如需要获得其他股东的同意。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这包括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
股权质押是指将股权作为质押物的行为。股权是股东通过出资取得的,在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下参与公司事务并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转让性的权利。
一个权利要作为质押物,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件:具有财产性和可转让性。股权同时具备这两种属性,因此在质押关系中是合格的质押物。
根据中国《担保法》第75条第1项的规定,只有“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才能被设立质押。可见,股权的可转让性是作为质押标的物的唯一限制。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质,根据《担保法》第78条第3款的规定,应当“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国《公司法》(2013年修订)第71条的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公司法》第141条的精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质押仅适用于外商投资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以其拥有的股权为质押物的情况。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在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下,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接受股东将其拥有的股权质押给公司。例如,日本的《商法》第210条和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法》第33条就是适用例外的规定。然而,根据中国《公司法》第149条的规定,“公司不得接受该公司的股票作为抵押权的标的”。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第6条的规定,“投资者不得将其股权质押给该企业”。因此,中国法律严禁股东或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股权质押给所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