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行为的法律性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法律知识

抢劫行为的法律性质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1

 
391769
【抢劫属于哪些性质的行为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抢劫罪,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影视里,或者是在新闻里看到的。在生活中接触很少,所以对其了解也少。那么,对此很多人都不知道抢劫属于哪种性质的行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抢劫行为是一种违反我国《刑法》的刑事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是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

抢劫罪的刑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犯抢劫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以下情形之一的,将面临更严重的刑罚:⑴入户抢劫;⑵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⑶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⑷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⑸抢劫致人重伤、死亡;⑹冒充军警人员抢劫;⑺持枪抢劫;⑻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抢劫罪的认定

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一般情况下,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就构成了抢劫罪。立法上没有对抢劫的数额和情节做出限制性规定。但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定为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夺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主要取决于行为人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已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未遂。抢劫罪是一种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是否抢到财物,只要在抢劫过程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构成了既遂犯罪。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分为一般抢劫罪和结果加重犯两款,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是否抢到财物,而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

抢劫罪的立案标准

抢劫罪是一种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并没有规定数额和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抢到的钱财数量如何,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因此,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立案侦查。

犯罪热门知识

  1.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区别及处罚
  2. 过失犯罪的定罪与勉处问题
  3. 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定义和作用
  4.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
  5. 少年团伙持刀抢劫的处罚标准
  6. 拿回扣金额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7. 刑事案件中的主犯跟从犯怎么区分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