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效力法律知识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391272
签订了担保合同后保证人对于债务便具备了被动性,往往不能免责。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正是为了保护保证人的利益而设立了保证期间的制度,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本文就为您详细解读担保合同的保证期间。欢迎浏览!

保证期间的被动性

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根据《担保法》对“保证”概念的描述,我们知道保证是一种补充性的债务。保证人为他人承担债务,并不会消除原债务人的债务地位。在一般保证中,除非保证人丧失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在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时,必须提供已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并且已对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无果的证据。

即使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和债务人处于几乎相同的地位,但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的前提是债权人向保证人提出履行保证债务的请求。如果债权人不提出请求,保证人可以不履行保证债务。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可以选择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也可以不顾债务人而向保证人请求履行保证债务。债权人决定债权的实现方式,选择权在债权人手中。

保证期间的主动性

保证制度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保证人在其中处于只负担债务而不享有相应权利的不利地位。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保证期间制度被设立,使得保证人不必承担无休止地为他人负担债务的风险。同时,保证期间也对债权人行使权利进行了限制,债权人必须在一定期间内主动行使权利。这个一定期间就是保证期间。因此,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

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是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和最长期间。只要在最长期间内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保证人就可以免除保证债务。

保证期间的特征

从以上对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保证期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保证期间是由保证合同的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但首先是约定期间。这表明只有债权人和保证人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才有权约定保证期间,债务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与保证人约定的保证期间不产生效力。
  2. 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应当积极行使权利的期间。保证期间是催促债权人尽快对保证人行使保证债权的期间。
  3. 从保证人角度来看,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有可能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而不是必然要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即使保证期间已结束,保证人并不绝对地免除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仅具有补充性,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只是有可能发生。同时,保证期间并非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因为即使超过保证期间,保证人仍可能要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的中断

保证期间能否中断在立法和司法上存在不同观点。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可以中断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这表明立法承认保证期间存在中断的情况,具体内容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然而在司法上,最高院《若干问题司法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司法解释认为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方面的中断规定,否则就失去了规定的意义。

我认为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但在特殊情况下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理由如下:

  1. 保证期间虽不属于除斥期间,但具有与除斥期间相同的“除权”效果。除权不会发生中断问题,因此保证期间也不会发生中断。
  2. 保证期间不属于诉讼时效,如果认为保证期间可以发生中断情形,就会在诉讼时效之外产生一种与诉讼时效相同并可以随时中断的期间。这两者容易混淆,不利于实践操作。
  3. 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如果允许保证期间发生中断,只要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义务,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就会延续。这对保证人非常不利。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有先诉抗辩权,只要行使该权利即可,如果再设保证期间中断则显得重复,浪费资源。
  4. 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与司法解释中关于“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断”的规定并不矛盾。适用诉讼时效中断恰恰说明了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断,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将诉讼时效中断规则引入保证期间或者说借用中断规则。

根据以上观点,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并不仅限于债权人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因为《担保法》第25条第二款并未明确规定只有债务人被起诉,排除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同被起诉的情况。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并不符合中断的基本特征,债权人对主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效力不及保证人。只有向保证人行使权利才能发生保证期间中断。在实践中,债权人仅起诉主债务人而未诉保证人的原因往往是主债务人有很强的清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保证期间中断而牵涉到保证人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同时起诉保证人的情况。在审判或仲裁期间,保证期间中断直至裁判结果生效。

保证热门知识

  1.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2. 中国境内机构能否自主对外担保
  3.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4. 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
  5. 保证合同的形式要求
  6. 国家房地产法律法规中的支付问题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