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1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可分为诉前、诉中和执行保全。对于房产保全的期限,根据保全的阶段来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冻结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对动产的查封、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对不动产的查封和其他财产的冻结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如果申请执行人要求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应在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但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述规定的期限。
保全措施实施后,通常会通知房产过户部门限制房产的买卖行为。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前或诉讼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限制处分的强制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根据《刑法》第314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