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偷盗罪的从犯,通常应减少基准刑的30%至70%。而对于犯罪较轻的从犯,应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因此,偷盗罪的主犯和从犯在量刑上至少存在30%的差异。
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量刑情节可以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在量刑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量刑情节,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决定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应的调节比例幅度内确定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具体调节比例。
对于未成年犯,应综合考虑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犯,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减少基准刑的30%至60%。
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应减少基准刑的20%至50%。
对于未遂犯,应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以及犯罪未成功的原因,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40%。
对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至50%。
对于中止犯,应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的大小,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自动放弃犯罪的,应减少基准刑的60%至80%。
对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应减少基准刑的50%至70%。
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
对于从犯,应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从犯,一般应减少基准刑的30%至70%。对于犯罪较轻的从犯,应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对于未区分主从犯,但对于作用相对较小的被告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30%。
对于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20%。
对于累犯,应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行的大小,确定从重的幅度。
累犯应增加基准刑的10%至40%。
对于自首情节,应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50%。
对于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或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40%。
对于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不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30%。
对于非主动自首,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30%。
对于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以及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至10%。
对于犯罪较轻,又有自首情节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于立功情节,应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30%。
重大立功的,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至70%。对于所犯罪行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对于坦白情节,应根据坦白的阶段、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对于坦白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30%。
对于坦白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对于自愿认罪,并适用简易审或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情况,应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当庭自愿认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对于有前科劣迹的,可以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处罚情况,酌情确定从重的幅度。
有犯罪前科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有劳动教养等劣迹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应综合考虑案发的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责任的大小,确定从宽的幅度。
被害人有严重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30%。
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对于退赃、退赔的情节,应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以及退赃、退赔数额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30%。
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对于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情节,应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以及被害方的接受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至40%。
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至30%。
赔偿部分经济损失的,可以相应减少从宽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