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4
根据《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合伙协议可以约定合伙经营的期限。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合伙人可以退伙:
根据《合伙企业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合伙人可以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退伙,但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一、合伙协议作为合伙成立的法律基础
合伙与公司不同,合伙是以合伙协议为成立基础。合伙协议是处理合伙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内部法律文件,仅对合伙人具有约束力。合伙协议调整合伙关系、规范合伙人权利义务、处理合伙纠纷,是合伙成立的法律基础。
合伙协议的订立方式可以是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但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即使合伙人之间未订立书面形式的合伙协议,但存在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事实上的合伙营业,仍视为合伙。
二、合伙需要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合伙出资的形式比公司更灵活,合伙人除了可以以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和知识产权等方式出资外,还可以以劳务、技术、管理经验、商誉等方式出资。
合伙人必须共同从事经营活动,与公司股东不同,合伙人必须参与经营管理并共同承担风险。
合伙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合伙企业属于商事合伙的性质,从事营利性行为,是一种营利性组织。
三、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分享合伙利润,当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合伙人需以个人财产清偿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合伙具有团体的属性,合伙的人格、财产、利益和民事责任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合伙是一种低级的组织形态,与法人的高级组织形态有所不同。
合伙作为一种古老的商业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其灵活的经营形式和应变能力,受到各国法律的重视,已成为现代联合经营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