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1
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对财产进行协议约定,并可以在离婚时通过协商达成财产分割协议。要使财产归属协议具有拘束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夫妻双方在进行财产约定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夫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财产约定;(3)财产约定合法,并不超过夫妻所享有财产的范围;(4)约定内容明确;(5)不违背强制法规定。此外,夫妻在约定中可以附加条件或期限。忠诚协议具有合同性质,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符合法律规定,因而具有有效性。
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是对《婚姻法》第4条规定的“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进行具体化的约定。实际上,它是一种附条件的夫妻财产关系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财产关系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对违反夫妻忠诚的行为,如重婚、与他人非法同居等,法院可以将忠诚协议作为判决的依据,并适用相关财产责任。
一般情况下,法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忠诚协议进行考察:(1)忠诚协议的订立是否平等自愿。忠诚协议必须是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真实意思的表示,没有欺诈或胁迫行为。如果在捉奸现场强迫一方在忠诚协议上签字,该协议将被视为无效。(2)忠诚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协议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情合理,授予约定财产的完全处分权,并且不违反公序良俗,不侵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协议约定一方出轨必须净身出户、无法探视子女、不能提出离婚等,该协议将被视为无效。(3)忠诚协议的内容是否具有可执行性。如果协议内容不具备可执行性,法院也不会承认其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