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依照《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有权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
再审的客体是人民院确有错误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包括认定事实的错误和适用法律上的错误,既包括适用实体法错误,也包括法定程序错误。对于未发现错误的生效裁判,不能提起审判监督。对于未生效的裁判发现错误的,只能通过二审程序纠正错误,而不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
必须由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方能启动再审程序。
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未受理以及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对于超过追诉时效后发现存在确可推翻原裁判的有效的诉讼证据的情况,法院在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前提下,大多予以受理。然而,这种通过新证据提出引发的再审程序对对方当事人是不平等的,因为新证据的突然提出可能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对方的取证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当事人提起再审的诉讼时效应加以规定。
此外,法院在超过追诉时效后主动发现原裁判错误而提起再审,也不利于司法的稳定和人权的保护。再审是重复追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对再审案件的提起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在刑事诉讼中,对在押被告人无休止地进行追究或审判将严重损害被告人的身心利益,这对被告人来说是最大的不公平。因此,对法院自行提起再审的期限应作出严格的限制。
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期限为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对于不服生效裁判的,根据新民诉法第204条规定,再审申请期限为六个月。虽然新行诉法没有规定再审申请期限,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因此行政案件的再审申请期限也为六个月。新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同样没有规定再审申请期限,但《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规定了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的申诉期限,并规定了逾期申请的例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