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386880

一、普通程序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六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简易程序审理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上诉案件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四、特别程序审理

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一、诉讼中止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中止是指诉讼程序暂时停止进行。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诉讼:

  1.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二、诉讼终结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终结是指诉讼程序结束,不再进行。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结诉讼:

  1. 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 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 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民事诉讼的裁定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1. 不予受理;
  2. 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3. 驳回起诉;
  4. 保全和先予执行;
  5. 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6. 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7. 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8. 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9. 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10. 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11. 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

对上述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民事诉讼的上诉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处理:

  1.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 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

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这些都是不能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再审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 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 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6.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8.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9. 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10. 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11. 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12.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13. 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民事诉讼法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如果有以下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1.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3.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4. 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即不得上诉)。

检察院的抗诉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民事诉讼法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民事诉讼法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3.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4. 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即不得上诉)。

民事诉讼的支付令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1. 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2. 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债务人在上述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

公示催告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也适用公示催告程序)。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

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

利害关系人申报和起诉程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申请人或申报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没有人进行申报,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并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

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如果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申请执行的程序

问:怎么样申请执行?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对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对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如果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十五日内审查。如果理由成立,应裁定撤销或改正;如果理由不成立,应裁定驳回。

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执行书后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十五日内审查。如果理由成立,应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应裁定驳回。

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执行完毕后,如果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和解程序

问:在执行中,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吗?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如果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在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并得到申请执行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并规定暂缓执行的期限。

如果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担保人的财产。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2.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3.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4. 从宪法的角度看简易程序
  5.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6. 刑事申诉的程序与条件
  7.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