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概念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是指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公证机关对具有给付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进行公证,赋予该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行为。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经公证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债权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特征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具有以下法律特性:
1. 适用特定的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仅适用于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的债权文书。这包括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各种借据、欠单、还款(物)协议、以及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等内容的协议。
2. 需要当事人的自愿: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需要当事人自愿为前提。当事人需要达成申请公证的合意,债权文书中应当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并确认债权文书的真实性和债权债务关系的明确性。
3. 公证行为是充分条件:公证机关对申请公证的债权文书进行公证,并出具公证书,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经公证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债权人可以申请公证机构出具执行证书,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公证的缺陷
节约时间成本方面的缺陷
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并不能明显节约时间成本。商业银行在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时,需要按照诉讼程序准备材料,并提交申请给原公证机关。公证处在出具执行证书前需要核实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的事实,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此外,个别公证处可能会拖延出具执行证书的时间,甚至希望当事人自行和解。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选择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程序,这可能比办理公证更加节约费用。
缺乏财产保全程序
公证处不具备财产保全程序,不能像法院那样对债务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措施,这可能对商业银行清收逾期贷款造成影响。此外,申请执行证书的时间较长,期间债务人的财产可能被其他法院查封或冻结,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实现债权的风险。
无法主张律师费等费用
公证处对商业银行主张的律师费用等费用标准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可能不予支持或仅支持部分。商业银行的执行证书中对律师费等费用的描述也可能不够明确,导致法院不予受理。
存在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情形包括:公证债权文书不得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被执行人未亲自或未委托代理人到场公证;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公证债权文书未载明被执行人同意接受强制执行。这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执行证书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