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2
随着电子合同的发展,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确立电子合同效力的必要性。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电子商业示范法》。该法指出,由于数码信息可以被引用,足以承担书面文件的任务,因此不能因为信息采用了数码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强制执行性。我国已经将传统的书面合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如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实际上赋予了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由于电子合同不一定具有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文本,因此所谓的签字盖章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即电子签名。随着电子签名确认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上给予其认可,确认其效力。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建立了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用于证明和鉴定电子文书的真实性。《电子商业示范法》第七条已经对签名的定义进行了拓宽,包括了电子签名。我国的法律也已规定了伪造、变造、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印章以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犯罪。如果将公文和印章的概念扩大到电子签名,在利用电子合同开展贸易时就可以真正实施了。
传统的确定交易各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合同单证被储存在计算机设备中的电子文件所代替,这些电子文件成为电子证据。因此,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电子商业示范法》第九条规定,任何方面不得以数据电文形式不是原件为由否定其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尽管电子证据应该是一种介于物证和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但我国的诉讼法没有将其单列为一种证据。由于电子证据属于计算机储存的能证明事实的数据和资料,可以将其归入视听资料类,根据民诉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可以采纳作为证据。合同法也规定了电子合同可以作为书面合同的形式。因此,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据被采纳,只需在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
根据我国民诉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因此,视听资料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待证事实,属于间接证据的范畴。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伪造、篡改,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和技术条件的影响而出错,因此也应将电子证据归入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