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3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申请人对管辖权异议的生效裁定,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根据第179条第(七)项之规定,人民法院可再审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案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8条的规定,只有对于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才可以申请再审,而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不在该范围内。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200条,关于当事人可申请再审的情形,明确删除了管辖错误时可申请再审的情形,进一步明确了无论是程序性裁定还是实体性判决,当事人均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
管辖权异议裁定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适用再审程序。为保证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不至被拖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处理程序事项的裁定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作出,对程序问题作出判断的权利授予法院,目的是维护程序正常进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它由法院依职权审查后作出,不经当事人辩论而为之,更尊重的是法院的权威。因此,对其进行再审是不合适的。
对管辖权异议裁定进行再审,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和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不效率。管辖权异议生效时,案件转入对争议实体问题的审理,当事人申请再审,正在进行的审理却不因之而停顿。若再审结果恰恰否定了管辖权异议终审裁定的结果,已经进行一段或进行完毕的实体审理则毫无异议,完全浪费了司法资源。再审程序是为“兼顾诉讼法上的和平的维持和实体正义的实现这两种要求”而设立,非因重大错误不应牺牲“诉讼法上的和平”,更何况纠正管辖错误与实现实体正义间并无必然联系。